汪晋的有台传统实验手册— 系列之二:大同,草原,野牛
系列之二
HOYT野牛:
使用时间:2015.07-2015.09
磅数:40 拉距:28 价格:5000
战绩:2015年8月ACAC大同站,排位赛605环位列第四
上回说到,我的第一把弓密林,用了差不多四个月后出现了偏稍,那时候已经定了PMA但是还没到,为了去大同参加比赛,就临时换了一把野牛。(有关PMA,缘起某位弓友,他是国内PMA实战的先行者之一,这个下一篇细说。)
我们杭州那次去了很多人,因为上一场杭州站的收获,大家觉得全国赛也不过如此,去了就能拿冠军,心里已经在默念:我肯定是冠军。这显然是很愚蠢的想法,不管你的技术是不是达到了这个水平,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。因为当你走进赛场的时候,你会承受不了任何一点意外,当你跟别人比分胶着甚至落后时,你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,失误是必然的。
所以😳最后只拿了排位
第四的成绩,也是必然。虽然有很多原因,比如环境的影响和经验的欠缺,当时不太适应那边的风向,气候也非常干燥,我到的第二天就开始流鼻血。但这些都不是导致这个成绩的决定性因素,真正的原因还是心理。 其实那次排位也打了600多分,对刚学的人来说挺好了。但当时自己认为自己的水平是很好的,实际打出来却只是寻常,前四前五这样,心理落差不小,心态受到了冲击,所以到淘汰赛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发挥失常了。 这场大同赛其实是第一场杭州赛的延续,对我来说第二场的价值更大。原先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有天赋,结果在大同被泼了一盆冷水。那场比赛让我真正意识到了射箭这个圈子到底是怎么样的,射箭的群体、他们的水平是怎么样的,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其中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员。在我的射箭成长历程中,大同赛是重要的转折点,它让我真正认清了自己,让我的内心更加沉稳。 除了心态的问题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,野牛的弓把,特别是原装弓把,和密林的弓把有巨大的差异,密林的那套动作是不可以完全照搬到野牛上的。但我使用野牛的时间比较短,新的动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脑子里同时有两到三个动作体系。密林的那套动作用的时间很长,野牛的动作体系短时间内并不能把密林的动作记忆掩盖过去,这样就造成了犹豫和怀疑。所以当时大同如果仍然使用密林的话,成绩可能会高一些。 现在回想,那时候我对射箭,对弓的理解都是非常浅薄的,可以说只是练熟了最开始的那一套动作而已,并不存在所谓的理解领悟。我自认现在比那个时候,至少对射箭这一件事情,确实是有了理解上的巨大差异。 我们说回野牛,提起野牛,大家一般都有两个印象,一是结实耐造,二是复仇者联盟的鹰眼同款弓。 它可选的弓片不多,但两款的拉感都还不错。就震动的传导来说,三分体快插式结构,以及弓把的材质,都比较能消减它的震动,在这个价位算是不错的。此外,上下弓片中心线也比较平衡,箭台的切线比密林更深些。 但它的箭速实在没有什么优势,作为一把反曲,在同磅数的情况下箭速算是比较慢的。不过效能转化还可以,比如42磅的密林和40磅的野牛,野牛用箭的硬度会更高。那时我只先后用过这两把弓,自然而然的拿来比较,而其实拿反曲和长弓去比效能转化,本身就是不太合适的。 再说推把,野牛让我比较诟病的一点就是它的原装推把非常难用。那时候也不知道野牛可以定做弓把,就用了原装推把,而原装推把非常的死板,对我们的手型很不友好,推点不清晰,虎口无法加力,除了握得比较紧以外没有任何优点。因此如果有新人想要用野牛这把弓,我的建议是另配一个竞技推把,或是定制一个推把。 作为一把量产弓,野牛的一致性非常高,在动作没有错误的前提下,箭的落点会非常集中,轨迹非常一致。 但另一方面,作为一把量产弓,它可以说是非常没有灵性的,弓箭手发力时的感受会非常迟钝。这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,比如与它的推把有关系,但我在更换了推把以后发力感受并没有很明显的好转。当然这一点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不是每个人都比较重视这一点,毕竟就弓本身而言,它的一致性、稳定性都比较高。 可能主观上,野牛这把弓给我的感受一直不是很好,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,野牛的确是一把性价比很高的弓,不管是拉感,包括换过弓把之后的手感,还是稳定性,野牛都是可以全面压制密林的,也比较适合作为新手进阶用弓。 问:网上看到很多人觉得野牛性价比不高,细节等方面都不是很好,不值这个价,就是营销比较好。但我感觉你对它的客观评价还是比较高的。 大同赛结束后,我们一群人顺道去了内蒙古撒欢,那次愉快的草原之行让我对野牛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它非常方便,我只需要很小的一个包就能携带;它的牢固度也非常高,不需要小心翼翼去保护;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,包括温度、湿度各方面的变化,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,表现都非常不错。 也就是说,野牛它不是让我们放在馆里天天打靶就能体现出它的特性,它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,不同的状况,让你可以拿到任何地方使用,便捷、快拆、牢固、不易损坏、适应性高。所以你纯粹放在馆里打的话就忽视掉了它最擅长的部分,当然会觉得它性价比不高了。 这就是野牛最大的特点:耐造,在各种不同环境下的耐造,缺乏灵性,却又可靠无比。 现在HOYT出了新款Satori领悟,据老周评价,是综合了野牛和鲨鱼的一些特点的一次升级,我个人尚未有机会体验和感受,不知野牛的那些不足之处是否有所改进,欢迎用过的弓友交流印证。